歲末迎新年的時候,就會要忙著打掃,除舊布新。當然神明桌也一定要,而且還要準備送神,

送神的意思就是要讓神明回到天庭稟報祂在民居內這一年所見到的一切。

 

歷史上的送神日

而在文獻上的記載有清康熙年間的《台灣府志》「百神將以是夕上閶闔謁帝,凡神廟及人家各備

供養,併印旛幢 輿馬…焚而送之,謂之送神。至來歲孟陬(農曆正月)四日具儀如故,謂之迎神。」

意思就是農曆十二月廿四,神明要回到天庭上稟玉皇大帝,無論是廟宇或民居都要準備送神,

正月四日接神,而送神接神都會準備焚燒輿馬,也就是現在的雲馬。

 

而連橫《台灣通史》記載「治牲醴焚紙馬,各祭所祀之神,謂之送神」、詩人尤瑞曾《送神》

「…走馬神圖化一張,鞠躬頂禮手焚香, 凡間大小諸靈聖,應合悠悠上九蒼。」都是對這一天的

民俗與文獻記載,是不是更顯得有意義?不過文獻上的觀察,似乎沒有僅限於送灶神,因此家神

也很有可能會上天庭稟報喔!

 

送神日 讓神明酒足飯飽

古代因為神像昂貴、不普遍,多是用金香舖所印刷的神禡代表,送神之後將湯圓黏在神禡(如灶君)嘴邊,

把酒灑在神禡的臉上,代表酒足飯飽、禮數齊全、請大發慈悲多多美言。

中午過後才撕下神禡化掉,並貼上新的、奉上香茶表示香火不斷,也才可以接著清黗整理神桌。

而這送神與接神這二日,就一定要備一張雲馬(或稱紙馬、輿馬),讓神明可以返回天庭。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人民所得高,觀音彩取代了雕版印刷的神禡,一次性取代替換性的神像,也就不用再更新了更不能拿去燒。

 

送神接神 必備雲馬

現代北部常見的雲馬,為黃色的紙上面印紅色的圖騰,起源不可考。最上方的四字為正神朝天,

標題下方有五位神將,右文左武的打扮。接著中部2字雲馬,左右各有1天兵牽著一隻馬。

最下方就是祈求平安四字,下方印有轎子、鳳凰神鳥、鹿為祿之意。(參見下圖左)

 

《初一十五 Blessing Day》嚴選送神金禮

 

而在台灣早期雲馬還有不同的樣式,知名學者侯錦郎蒐藏2款雲馬(參見下圖),其中一款構圖別緻(下圖左)

捨棄文字標題,但從圖案就可以明白這一張紙的功用。從頂部蓮花到文武神將、再到六宮格的雲馬、龍、鳳、烏龜、麒麟,

最後是物品如扇子、鞋子與轎子。從這可以看出來,人們認為讓神明返回天庭報告是一件大事,當然要是最體面的樣子。

而神獸也可以想做是各種神尊的坐騎,不一定只是雲馬,印上去也象徵滿足不同神明的需求。

 

 

而雲馬,在金銀紙的世界,看似輕薄卻又帶著特殊、重要的身分,它可以說是物品類的衣紙就如甲馬一樣,

也可以說具有靈力的神符讓天上神佛與我們小民只需一張紙就能連結起來。

同時又可以感同身受,像是我們自己要去跟大老闆報告的慎重心情、該完備的物品與神聖儀式性,投射到一張方寸之間的雲馬。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金紙學.1|這些都算金紙嗎?

金紙學.2| 為什麼手工金紙要選錫箔當重要元素呢?

金紙學.3|原來更衣沒有都一樣?

金紙學.4|小朋友才做選擇!長壽生錢